全口義齒的流程和步驟(下) |
發布時間:2018-9-19 瀏覽次數:
|
7、灌注模型。工作邊緣以厚度3-5mm為宜模型*薄處也不能少于10mm。模型后緣應在腭小凹后不少于2mm,下頜模型在磨牙后墊自其前緣起不少于10mm。模型形成的方法有圍模灌注法和一般灌注法兩種。 8、模型設計。在設計單上說明緩沖與加壓部分,特別是模型后堤區的處理:如果在取終印模時未做后堤區加壓,完成邊緣修整者,可在模型上用刮除石膏的方法形成后堤區。在石膏模型上,用雕刻刀在顫動線處切一深1-1.5mm的切跡,沿此切跡向前約5mm的范圍內,將石膏模型輕輕刮去一層,愈向前刮除的愈少,使于上頜的黏膜面移動。 9、全口義齒的頜位關系的確定及上頜架:頜位關系記錄包括了垂直關系及水平關系記錄兩部分。 確定垂直距離和正中關系記錄的操作步驟: (1)了解舊義齒的使用情況。 (2)調整椅位,患者頭部呈輕度后昂姿勢檢查基托。 (3)檢查基托,上頜基托蠟堤平面在前部上唇下緣以下露出約2mm,且與瞳孔連線平行,頜平面的后部,從側面觀要與鼻翼耳屏線平行。頜堤的唇面要充分襯托出上唇,使上唇豐滿而自然。固位穩定好、變形小、舒適、不酸痛、不妨礙唇頰、舌組織運動,zui好用自凝塑料。厚度不應低于2.5mm。 下頜托的制作:先修改預制的下頜托的高度然后取得正中關系記錄。修去過高處,一直修減到比合適的下頜托高度略低些,下頜蠟堤不宜過于偏舌側,否則占據舌的運動空間,反射性地引起下頜前伸導致水平頜位記錄出現誤差,將烤軟的蠟片貼附于下頜托上引入口中就位,咬合達到合適的垂直距離為止。 (4)確定垂直距離后,上下頜蠟堤咬合面應該平整光滑,無制鎖;確定合適的垂直頜位關系的基礎上,才能確定正確的水平頜位關系。 核對頜位記錄。檢查下頜有無前伸和偏科:方法是顳肌動度捫測法和髁狀突動度捫測法。 (5)在頜堤唇面畫標志線。 10、全口義齒的試戴 (1)檢查局部比例是否協調。 (2)檢查頜位關系。(包括咬合時動度,覆合覆蓋,尖窩關系,前伸及側向平衡) (3)檢查前牙的形狀、位置、排列、中線、前牙切嵴線以及前牙與唇的關系。 (4)檢查后牙的位置、排列及頜平面。 (5)檢查基托邊緣與外形。 (6)檢查垂直距離和發音。 11、全口義齒的初戴 (1)義齒就位前的檢查。組織面有塑料小瘤,邊緣是否尖銳,過長頜位是否正確。 (2)檢查義齒的固位和穩定。 (3)檢查基托邊緣長短和磨光面形態。 (4)檢查頜位關系。 (5)檢查咬合關系。 (6)檢查有無疼痛,出現疼痛可能有下列原因:組織面有塑料小瘤,邊緣是否尖銳,過長頜位關系是否正確,個別牙有早接觸,模型不準,義齒組織面積與其覆蓋的口腔組織面形態不一致。 (7)選磨:調磨正中頜的早點接觸,使正中頜達到廣泛均勻的接觸和穩定的尖窩關系,并調磨側方頜和前伸頜時的牙尖干擾,達到平衡頜接觸。 (8)給患者戴牙指導,增強使用義齒的信心,糾正不正確的咬合習慣,向患者交代戴牙須知,教給患者保護口腔組織健康及義齒保護的常識。 |
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 全口義齒的流程和步驟(下) ![]() |